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壹鄒刊 10103號刊-觀想. 顏水龍 2012.02.13


看官,且慢,莫走!
此篇絕非考古文,是血淚交織的拷打文。壹鄒刊大哉問設計、文化的教與學,敬請社員們踴躍討論、前輩們幫忙解惑。
「血」:眼紅腫,佈血絲。本期壹然熬夜寫稿...
「淚」:三滴。用淚水當本期內容報導...

本期內容:
第一滴眼淚:台中太陽堂
第二滴眼淚:說著日語的原住民老奶奶
第三滴眼淚:研究何用?


寫在最前:
「勇敢學、丟盡臉!」鄒主編提頭遊街示眾,犯最該罵十大罪狀
1.只知顏水龍是台灣十大前輩畫家之一,不識他對台灣工藝教育的貢獻和付出!
2.台中人、學設計、教設計半輩子,卻不記得太陽堂LOGO、鑲嵌壁畫、包裝盒是顏水龍創作!(只記得日本大師大智浩1967年設計味全LOGO,其實顏水龍在1930年代就已經在做LOGO設計了呢,1950年代為太陽堂做設計規畫)

3.台中人、學設計、教設計半輩子,卻忽略從小進進出出的台中體育場,是全國第一個馬賽克壁畫,且創作者是顏水龍!






4.中壢人、在萬能教設計15年,路過數百次大鐘印染公司。居然無知顏水龍的馬賽克壁畫2008年底現身中壢!(victor1.5公里,萬能2公里,車程3分鐘,步行20分鐘)

5.九族文化村去過4次,毫無所悉當年顏水龍是促成九族文化村建立的關鍵人物之一。這不打緊,完全漠視他對原住民的關注、關愛和情誼,實在不該!
6.教廣告設計15年,早知道有本書叫「台灣第一廣告人-顏水龍」,圖書館有,卻從沒興趣借!
 

7.巴塞隆納追高第(Antoni Gaudi)、比利時追霍塔(Victor Horta);自己的文化和大師卻不知要追!
8.大言不慚的在博士班入學口試時說要為台灣做些什麼。什麼都不知,能做些什麼!
9.書籍、研究報告一堆、過往也辦過數次回顧展,卻毫不關注!
10.北美館百年壓軸大展,展了2個月已接近尾聲才後知後覺掉下白癡的淚!

看官,你還在的話,你說...,這能不掉淚嗎?

第一滴眼淚:台中太陽堂
解說員李美瑤說得精彩,別人只講1小時,她認真說了100分鐘還欲罷不能;就是在這100分的解說裡,讓我內心持續滿分感動與感嘆。終於在導覽的尾聲,一眼見到太陽堂的包裝、鑲嵌壁畫,馬上當眾奔出淚來。
請問淚從何來?答曰:心虛。

(太陽堂包裝除了可以是台灣商業設計及廣告設計史上極重要的一章;其實也從行銷學的角度來探討太陽堂的故事也是很精彩。-陳凱劭)
從陳老師部落格借調的文章:台中市自由路二段23號太陽堂餅店 裡面,看到太陽堂餅店內部的裝修、傢俱,都是由顏水龍設計,並用台灣本土手工藝材料做傢俱。這不是當今正在流行和推崇的跨界演出嗎?且深具環保觀念、用在地材料發展本土文化特色。
這也讓我聯想到新藝術時期的西班牙高第和比利時霍塔也都是跨界整合設計高手,幾年前歐洲行還特定追星,體會書裡知識被見到、摸到的感動。但,問題來啦,為何以前所學的設計知識都是別人的?體會的感動也是國外的?

這點,鄒的大哉提問是:
  • 也許老師們上課說過顏水龍,我壓根沒記住。但,為何要用說的,自由路太陽堂離台中商專不遠啊,幹嘛不帶著去參觀體會?(提問也是捫心自問...)
  • 這就是王明嘉老師批判的,當前教育都是純背誦的「假知識」, 知道,但沒見到、摸到。
  • 所以,接下來的這學期,肯定要向萬能同學介紹這位台灣水龍頭的事蹟,並走出教室看大鐘印染公司鑲嵌壁畫去!

再問:
  • 美術設計教育可以更往下紮根嗎?不要到了大學了,才在學小學應該學的文化傳統。現況是,高中美術課本第二冊才花一頁介紹顏水龍,還不知有沒有正常教學呢。
  • 有更多在地的
  • 鄒是受害者,又再殘害人...


第二滴眼淚:說著日語的原住民老奶奶
聽完導覽,感動之後平復情緒,前往聽馬賽Kyo的「廣告不討人厭」演講(也是精彩!);心裡早已盤算要再回頭仔細看一次顏水龍。第二回淚點落在顏水龍生平簡介影帶最後的畫面:顏水龍與他的畫作跳探戈,和說著日語的老奶奶感謝顏水龍為原住民的幫助和友誼,她說:「到目前為止,即使多麼偉大的人,台灣人們死後,我們不曾為他們跳過舞,一個也沒有。只有顏水龍,他是優秀的人。」
請問淚從何來?答曰:人情。


(顏水龍1930年代便深入蘭嶼研究原住民文化特色,在台灣美術史上是第一人,可以說是反主流的一位藝術家。當許多畫家努力在展覽會場上留名時,他卻深入山地海邊,向原住民請益學習各項手工技藝,並記錄研究原住民的藝術與文化。-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

這點,鄒的大哉提問是:
  • 說日語的原住民,或許大家在電影「賽德克巴萊」略知一二;但在設計、應用美術專業上,我們能不能將自己的台灣歷史、文化弄清個十之八九呢?
  • 再問,我們同學做專題,有向你的主題學習嗎?學的只是網路資料、圖書、論文這些假知識嗎?要不要坐下來和老奶奶好好學學,向顏水龍一樣?

再整理一段影片中老奶奶談到顏水龍如何向她學習:「他說,伯母我有許多事情想要請教您可以嗎?我說,你什麼都可以問。他說,你會織東西嗎? 織東西要先種麻,然後我全部把種麻的事都告訴了他。 他說,你會織織品嗎? 我說會,並且把道具都給他看,於是種麻、採麻、織織品、織布、再收成,我全部告訴了他,一五一十講了很久。」


第三滴眼淚:研究何用?
看完展回家網上做功課,找到的資料多到爆,研究論文的量也很大,其中馬上能分辨陳凱劭老師的網站最為齊全,研究分析精闢,資料珍貴;由此更顯得鄒的「該當何罪」。敬佩陳老師用心鑽研之際,心生一念感概紅了眼眶。
請問淚從何來?答曰:無奈。

這點,鄒的大哉提問是:
  • 這麼多的歷史文化資料,高職教設計的老師、大專院校設計科系的老師,有在做教學應用嗎? 都再拼技優升學吧;都在拼iF和撿紅點吧。
  • 設計研究要如何能用?不能應用那幹嘛研究?這問題是我博士學習的第一個難題。

當初顏水龍從純藝術轉入設計,曾被視為叛徒。但他認為:「純藝術艱澀,要從日常用品去讓人感受美學,才是辦法。」把顏老話裡的純藝術三字換成設計研究,豈不是更貼切?

看完展,印象深刻的是顏水龍的教學日記、工作日記、設計草圖、試做研究過程、施工彩圖...等,可見他在設計教學和親身創作的用心和熱忱。並且建立了有一套完整系統性的設計方法,很有現代設計教育新思維。

(顏水龍在台灣美術、工藝、廣告、美工設計的地位已有多人研究;不過顏水龍在「設計教育」上的成就研究較少。顏水龍也擔任過台南家專家庭工藝科創科主任,東方工專美工科創科的主任,實踐家專美工科創科主任。在台灣的「應用美術設計教育」這個領域裡,顏水龍的資歷與是非常重要且突出的。-陳凱劭)

 

(顏水龍一生一直走在他的時代前面,開創了很多新的思維,跟他同時代的人或許感覺不出,但隨著歷史的沖刷之後,幾十年後終於發現顏水龍的價值。他很多想法及創意一直是值得學術研究探討的。-陳凱劭)


三滴淚是我自己的。但,「該當何罪」的設計教育問題是我自己的,還是值得檢討的普遍現象?誰該負責?
當今文創產業炒的火熱的台灣社會,設計圈如果有人像鄒一樣,不解台灣文創先驅是誰,無知胡教瞎搞,那能搞出什麼明堂?

本文就不傳播假知識了,請自行在後段的「最後附錄」裡找到許多影片和網頁資料自我充實。此文只是熬夜神智不清的有感亂亂發。

最後附錄:
本文雖不考古,但顏水龍真正有考的必要,且該是價值連城。壹鄒刊沒資格考,在附錄整理挑選資料給大家共同學習早該知道的台灣設計先聲、先知。用心看,你將發現一點也不「古」,比新潮還要潮!

YouTube 影片欣賞:
藝界顛峰--顏水龍 第一段
藝界顛峰--顏水龍第二段
瀨上剛in台灣- 顏水龍
※非池中藝術網※展覽直擊 顏水龍-走進公眾˙美化台灣
[展覽-台北] 走進公眾。美化台灣顏水龍先生特展


陳凱劭老師研究資源:
陳凱劭是台灣研究顏水龍大師最深入的學者,不用網海撈資料,也不用花錢買書。陳老師的部落格寶藏庫,看個三天五夜都看不完。
感謝陳老師用心研究、慷慨分享。他說:「我在網路上對顏水龍的介紹圖片與文字都歡迎任何人轉載,只需加個出處即可。」
以下是主要的兩個網址連結:

一:顏水龍論壇S L Yen FORUM (about Yen Shui-Long, his life, his work)這站是顏氏後人創立,設在美國,陳老師是總編兼維護。原創文章居多,文筆流暢,立論犀利、資料彌足珍貴。

二:陳凱劭老師的Blog(探訪陳老師部落格後,感想:壹鄒刊可以收攤了。)

*從陳老師的寶庫中調借幾篇和本期報導內容相關的文章:(圖片也是從文中擷取的)


1.
展覽報導:走進公眾.美化台灣 ── 顏水龍

2.
顏水龍研究資料編目

3.
台中市自由路二段23號太陽堂餅店

4.
台中縣烏日大鐘印染廠,馬賽克壁畫

5.
台中市台灣體育學院體育場,馬賽克壁畫

6.
顏水龍與包浩斯
(這篇研究討論顏水龍在「設計教育」的影響與貢獻,是victor鄒最有興趣的一篇。當然,很多史料的部分不清楚就是了...)

摘錄陳凱劭老師長篇文中一小段如下:

包浩斯師生所推動的工藝、美術、建築設計,在當年全世界來看是最新的觀念。例如康定斯基(Vassily Kandinsky)、保羅克利( Paul Klee)的抽象畫;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平面設計繪畫,馬歇布魯葉(Marcel Breuer)的傢俱工業設計及建築設計,葛羅培(Walter Gropius)及密斯(Mies van der Rohe),麥爾(Hannes Meyer)的建築設計。這些名字也構成了現代主義(Modernism)的重要發源,影響了全世界的美學觀,成了現代設計(Modern Design)的先驅者。這些名字及作品,也成了20世紀全世界設計相關科系系學生一定要認識的人物。

雖然包浩斯工藝美術學校對顏水龍影響極大,但是有個有趣的問題。

顏水龍教授自1930年代起在台灣推動工藝美術學校設立,以包浩斯為藍本。顏水龍教授不可能只研究它的設校計劃、校務運作,教學科目;卻沒有注意到包浩斯師生石破天驚的作品。

顏水龍教授心目中的台灣工藝美術學校,卻是以台灣既有的本土工藝產業,做為學習的標的,顏水龍醉心的是本土的竹、藤、鹹草、原住民木雕編織;而包浩斯的那一套現代主義藝術,發展的是新的材料(例如鋼、玻璃),新的美學(單純的造型,沒有裝飾,輕量的概念),新的繪畫觀念(將立體及抽象帶入繪畫),,還有工業化大量生產的概念。這些新的設計及藝術概念,看起來並沒有讓青年顏水龍傾心。)

壹鄒刊在沒有理論基礎下認為顏水龍是台灣的設計教育先師,可說是台灣的葛羅佩斯。學習台灣水龍頭的精神,可解上述各種設計的「大災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